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u23中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u23中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2017年中超联赛开始实施U23政策至今,已经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可以毫不客气地将,效果非常糟糕,几乎没有发现有任何优点,倒是出现了一大堆的弊端。
足协为了能够让中超俱乐部给予更多年轻球员登场比赛的机会,从2017年中超联赛开始之初,就实行了U23政策。当时的U23政策还是一个简化版的,也就是要求每一轮中超临时,每支中超俱乐部都必须派遣一名23岁以下并且包含23岁的本土球员首发出场。
当时,没有规定U23球员的出场时间,因此,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往往出现了U23球员刚首发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换下场的情况屡屡发生。这跟U23球员的能力不行有一定的关系,更是跟俱乐部害怕年轻球员拖累球队战绩,不得不以此来应付差事。为了杜绝这种荒唐的情况发生,以及进一步加大U23球员参加中超联赛的力度。
紧接着,从2018新赛季开始,U23政策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支中超球队在首发名单中依旧会有1名U23运动员(非港澳台)首发出场,同时,整场比赛中U23运动员的实际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本队外籍运动员实际累积上场人次。也就是说,你上场了多少外援就必须上多少U23球员,这一在很大程度杜绝了上述的状况,不过,依然存在着在下半场补时阶段派遣U23球员替补出场的情况发生。
总体来看,像韩国K联赛在出台U23政策由来已久,而且,从2019赛季开始加大了力度,却很少像中超球队应付差事的情况发生。原因当然不是韩国U23球员有多强,而是人家是真心培养年轻球员,引进的外援基本上首发只上一到两名,在亚冠赛场更是如此,可是,我们中超球队必须要用满外援名额,不仅占据了本土球员的发展空间,更加让堵住了年轻球员的上升通道。
当打之年的本土球员在队内占据了主力位置,再加上几乎每一支中超球队都使用了三名外援首发,自然也就让足协出台的U23新政,成为了中超球队应付差事的情况屡屡发生,根本就没有认真贯彻执行U23新政的初衷,这就是中国足球的现状。
为了实现中国足球进入世界强国的队伍,中国足协做了长远的规划。其中一项就是年轻球员的培养。于是,2017年,足协颁布了U23政策。
2017赛季中超中甲联赛中,上场运动员名单中至少有两名U23国内运动员。其中一名U23国内运动员必须首发。
通过一年的新政实施,年轻球员成长初见成效。涌现出韦世豪,刘军帅,唐诗,巴顿等一大批新人。
2018赛季,足协对U23新政进行了升级。
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的u23国内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
足协U23新政升级之后,对于u23上场人数的要求更高了。
如果说,新政1.0只是要求有u23球员上场就可以了。升级后的新政要求,如果场上外援达到3名上场人数的话,那么,整场比赛,就至少要有3个u23球员能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的机会。
中超的首轮比赛已经全部结束,在新赛季的开始之前,足协根据实际情况有制定了相比较上赛季更加严格的u23政策。中超球队也为了能够在新赛季的中超能够有好成绩,大肆引入有实力的u23适龄球员。
一时间年轻球员成为中超转会市场上的抢手货,上赛季是中国足协实行u23政策的第一年,存在很多漏洞,许多青训不好的球队就钻了空子。仅让球队的u23球员踢几分钟,就早早的被换下场。而今年足协规定必须有一名u23球员首发,而且外援的上场数与u23球员的上场数持平。
这样做的确实保证了年轻球员的比赛时间,却让球队的主教练战术安排变得更加透明,毫无神秘感可言。足协的这一想法是好的,但是通过u23亚洲杯可以看出,中国球员的基本功很差,对比赛的阅读力不好。踢比赛锻炼的是经验,却得不来实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的是u23新政确实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年轻球员。其实伴随着u23新政的实施,批评声与赞扬声并存,作为局外人,实在不好判断足协的这一项规定是好是坏。
奇葩的中国足协,制造另类的联赛,出无数种新政。U23表面是为保护年轻足球员培养新生力量。但个人认为只有中国足协才能如此愚蠢。相比去年有何不同,今年中国足协头摔到下水口盖上了。
谢谢邀请。中超联赛的U23新政从上赛季开始,要求每场比赛必须安排一名U23球员首发出场,每个俱乐部都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但是也有投机取巧的,派出U23球员没多久换下。所以2018年有所调整,根据中国足协规定,每场比赛的出场 U23球员要与出场的外援球员相同,其中一名 U23球员必须首发。
关于在新政的庇护下,目前这批U23球员究竟能得到怎样的成长? 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一下。
在此我想谈一些个人的浅见。先从好的方面来说,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时代的趋势,给予年轻球员更多的出场时间,让他们在场上多打比赛得到历练,也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可能在不久将来中国足坛会涌现出更多的人才。天赋再好也需要上场比赛实践,否则就会荒废。
在不来梅效力的张玉宁,处境比较尴尬
反观新政的副作用,我觉得也不容忽视。例如:一个球队首发上场比赛的就 11 人,除去对等的 U23和外援人数,及俱乐部国脚级的实力球员,剩余名额就有限了,那些 24以上球员怎么办?无形就挤压了他们的出场机会。 第二点,各个俱乐部对 U23 球员进行哄抢,会造成他们身价虚高,对他们的心态也会产生影响,如果不能回归到场上好好表现的话,可能就会伤仲永了。
2017赛季中国足协为了培养后备力量,推出了一项u23政策,即各队在比赛中必须有一名u23首发。到了2018赛季中超,U23新政推出了加强版,即每场出场的u23球球数量必须要与出场的外援数相同,其中一名首发。
足协的这项所谓改革,能否有成效还是个未知数。但按照这个新政。给各队主教练排兵布阵肯定会有影响。同时还严重压缩了U23以上球员的出场。
国家队主帅里皮早就说过,U23球员只有在中国才会被如此重视,这个年龄段早已不算年轻队员了,在国外早已出头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当初足协没有U23政策,没有给U23球员崭露头角的机会,现在也没有韦世豪,何超,邓涵文这些新面孔。这项政策利敝还不敢下定论。但至少间接促进了国家队的更新换代。尽管非议不断,但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我从一开始就不赞成通过年龄来限制职业联赛比赛的做法,任何人为的干预都对职业化不利。
培养后备力量应该是职业俱乐部自发的,趋利避害的自动要求,而不应该是由足协强制进行直接影响比赛精彩程度和很多职业球员生计的特殊规定。
第一,应该比赛精彩程度,是对球迷权益的侵犯。
球迷对俱乐部的喜爱是职业足球赖以生存的关键。而足协的诸如U23新政直接影响了足球比赛本身的质量。对于球迷或者说消费者来讲,权益受到了侵害,俱乐部方面可能得到的商业利益也被侵犯了。
第二,影响很多球员的生计。一项政策的出台有受益的人就必然有失意的人。
拿U23新政来讲,一些水平本来不高的年轻球员身价飙升,工资飙升,得到了现实的经济利益,他们当然是受益者。但同时,那些把主力位置和出场机会让给U23球员的球员呢?他们的劳动权利难道没有受到巨大的伤害吗?本来靠球技可以踢上主力,可以得到比赛机会的那些球员,那些24、25、26、27、28、29岁的球员,本来应该是职业球员个人技术水平的巅峰期,却偏偏因为自己“命”不好,赶上了U23新政,直接失业了。如果有球员工会,有真正为球员利益争取的俱乐部,这样的U23新政就不应该被实施。
第三,预备会联赛本来就是比U23联赛更合理,更有用的比赛。
预备队比赛球队自主权比较大,可以灵活锻炼替补球员、年轻球员、外援,进行技战术的演练,为一队做储备。如果又改成U23联赛,又有一批非U23的球员要失业了。(Y)
【球道人-问答180025】不可行。因为U23联赛解决不了三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缺乏动力
现在中超、中甲也好,少则几十万,多则两三百万甚至更多的赢球奖金,U23联赛,是属于什么锦标,第一不赚钱,第二不赚人气,一个俱乐部会出多少奖金奖励赢球,1万?分到个人手里多少钱?如果为了那么几百一千块,拼得太凶,伤了怎么办,错过了踢中超替补的机会,损失多少钱。
一旦球员没有钱为驱动,不认真踢,这联赛就是废的。
第二大难题:水平不高
这不用具体解释了吧,U23联赛,没有很多成熟的球员参与,特别没有外援参与,这水平能有多高?为何广州富力要把梯队弄去踢香港联赛,为何山东鲁能的国青门将周煜辰要申请租借港超富力,而不去踢什么梯队联赛等等,就是因为香港联赛,起码是一个竞争节奏的联赛,是有很多外援参与的联赛,水平比什么梯队的比赛要高。
有些人说,那可以规定外援去踢U23联赛,又回到第一个问题,踢U23联赛出场费多少?外援得借此机会喊涨薪。万一伤了,没法踢中超不是损失更大,估计又不会认真踢。
第三大难题:好的U23球员太少,难保被平庸的众人所染
如果U23球员都是个个韦世豪、黄紫昌那样还好,关键是,事实上没那么多好的U23,那么组建出来的一支队伍,其中就会有很多短板。水平低和坏习惯就像病毒一样传染,传球拖沓,慢慢地走着踢,反正都能赢球,那么辛苦干嘛,最后好的没有学到,近墨者黑倒是很快。U23联赛水平一低,主教练索性也不敢派好的U23去了,最后就是成为U23平庸者的相互娱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u23中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u23中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