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逃嫌犯赵子龙死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外逃嫌犯赵子龙死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云劝谏刘备瓜分田地赏赐功臣一事,放到现在也是很讨人嫌的。
比如放学后,老师忘了布置作业,一学生突然提醒老师。
再比如公司一团队完成了一个大项目,老板准备奖励他们的时候,一员工突然站出来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比喻虽然不是很恰当,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赵云那是个什么事呢?我们简单说一下。
益州之战结束后,刘备就开始论功行赏。很快,刘璋积攒多年的益州府库就被刘备挥霍一空。人性是贪婪的,尽管获得了丰厚的赏赐,仍觉得不够,有人就建议收回百姓田地分赏给有功之人。此时赵云就站出来,引经据典,极力劝谏。
最终,刘备还是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这事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是记载于《云别传》中。】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底线,那就是利益。
不涉及到利益,怎么都好说;一旦触碰到了利益,瞬间跟你翻脸。
很明显,赵云的劝谏触碰到了不少人的利益获取。
得罪的这些人自然就是随刘备入川征战的荆州派、原从派,以及交战中临阵倒戈并同样做出不少贡献的东州派。
从大局来看,赵云的建议无疑是好的。
他既防止了刘备的人设崩塌,又保住了益州百姓的利益。使得刘备在益州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戴。
好人都被刘备当完了,黑锅就由赵云来背。
停止瓜分田地,百姓只会记住刘备的好。但没有分到田地的功臣却不会、也不敢记恨刘备,他们只会迁怒于提建议的赵云。
所以赵云在这件事中得罪人是肯定的,但迫于赵云在集团中的地位和威望,再有刘备这个后盾,大家也不好说什么。
得罪人是肯定的。
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的个体经营户,在长达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屡次破产,但又屡败屡战,最后终于成为令曹操都不得不深为忌惮的三大集团掌门人之一,一路上跟随刘备创业,抛家弃子,整天在刀口上舔生活的元老故旧,从龙之臣,哪个不想加官进爵,赚得荷包满满。刘备考虑凝聚人心,增强团结的角度,给员工分发点福利也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公司还知道给辛苦一年的员工发年终奖励了,或者又比如说某些知名企业规定为公司工作多少年,就奖励一套房,刘备难道说会不懂这个道理?
但问题是,刘备集团作为外来的政权,与益州本土势力和利益集团之间有矛盾,新入成都,民心未附。刘备本身是用武力强行驱逐了益州的原主人刘璋,平生自诩仁义的刘备脸上自然是挂不住的,一方面想要以房宅和土地对诸将进行酬功,另一方面这么做必然会侵犯益州人士的利益,加剧矛盾。刘备就只能故意放出风声去,要赏赐诸将,众人听说后延颈而盼,眼里都望出血来,只要有人来劝谏刘备,刘备就会就坡下驴,不是刘某人小气,舍不得,实在是有人劝阻。只是没想到来劝谏的人不是诸葛亮,法正,也不是张飞,偏偏是赵云。 老板本来要分给你一套房子和一些土地,现在被人出来一搅和,泡汤了,换成你,你不要跳起来的,不当场翻脸就不错了。
赵云作为刘备集团少数有政治眼光和政治勇气的人,在关键时刻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政治前途,甚至表现得比诸葛亮还要突出,之后又劝阻刘备伐吴,诸葛亮却一声不吭,诸葛亮作为丞相,自然要和刘备保持步调一致的,更重要的应该是知道就算劝谏也是没有用的,又何必去触刘备的眉头呢。
这个典故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曾提到过,看来符合事实。一般人跟随主公打天下造乾坤大多是为了青史留名,光宗耀祖,馈赏封地,以达到享受荣华富贵。二般人就层次高了,是为了信仰去奋斗,为天下苍生的安危,为了公正义的实行,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才是国家的栋梁和忠臣良将。这种境界远比什么同年同月同日死要有价值的多。赵云的这个建议得以实施,使饱受战乱的成都百姓受益匪浅,也使得刘备集团初掌蜀中便赢得了民心,稳固了新开的基业。但是那些一般人肯定会心存怨气,憎恨赵云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后来关羽失荊州被东吴杀了,刘备起兵报仇,无人敢劝阻,还是赵云力劝刘备伐吴,这一次还是为了国家利益,宁愿冒着得罪刘备,张飞的风险也要力劝。从中可以看出赵云颇具政治家素养,也很有预见性和判断能力,实属蜀汉文武兼备的国之栋梁。
赵云要刘备分田是不会得罪人的。我们来看看赵云要求分田的目的是什么。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议论劝刘备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从前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何况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必须等到天下的乱贼都平定之后,才可让众人返回家乡去种植桑梓,回归故土去耕作田地,这样才是正道。
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战争,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叫他们服兵役,纳钱粮,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便听从赵云的建议。
赵云的分田对刘备和益州百姓都有好处,因此他的建议是得到大家拥护的。
首先是刘备作为一个统治者,是不可能不知道,根据地刚刚建立,是必须稳定当地民心已获得支持的,但是一部分从龙有功的官员,也希望获得封赏奖励,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刘备想出个损招,自己做黑脸,赵云做红脸,自己说要分封田地,赵云就出来劝阻,然后刘备顺手推舟就不封了,这样底层的民众自然感恩戴德,而那些官员固然有意见,不过也不敢去动赵云,明知道这两人在演戏,只有配合一把呗,事情就圆满的解决了。
其实,在官渡之战的前期,刘备是和袁绍一起抵抗过曹操的。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特别是颜良文丑两大名将的去世之后,胜利的天秤已经开始倾斜了。而作为半道投靠过来的刘备而言,袁绍只是他的暂时栖息地,两人还未达到共患难,同生死的境地。因此,刘备再一次被曹操击败之后,便萌生了离开袁绍的想法。
其一,斩车胄,夺徐州,联袁绍,抗曹操
刘备就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越挫越勇。在兴平二年的时候,徐州牧陶谦病重,为了能够给自己管理了大半生的徐州能够在战火中不受波及,在和徐州当地的世家豪强商议过后,决定把徐州牧一位让给前来支援的刘备。
三辞之后,刘备在陈登和孔融的劝说下领任了徐州牧一职。但是,州牧一职还未捂热,扬州一带的袁术大军侵犯了过来,而兖州的吕布和陈宫也来了一个“偷家”。在措不及防之际,刘备的家小被吕军所擒。为此,刘备只能先妥协,而后三番五次的想反攻吕布,但都无功而返,刘备最后只能投靠曹操。
依靠曹操的势力,刘备终于能够复仇,并在白门楼建议曹操杀掉吕布。随后,在建安四年的时候,袁术称帝,左将军刘备奉曹操之命随朱灵一起讨伐袁术。途中,袁术病死,刘备率军转道徐州,斩杀了当时的徐州刺史车胄,再次夺回了徐州。
而从曹操那里生活过的刘备,深知曹操麾下人才济济,士卒战斗力强悍。所以,为了避免被曹操所破,刘备开始北连袁绍,以及联络周边的郡县的群寇,譬如,昌豨,孙观等人。期间,曹操派遣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等人进攻刘备,被刘备所败。
所以说,在建安四年,也就是官渡之战前期的时候,刘备已经在徐州和袁绍联盟了,而且是以诸侯的身份。
其二,衣带诏事发,刘备败逃青州,暂投袁绍
作为北方最有影响力的两大诸侯,袁绍和曹操之间必有一战,而这,两者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所以,袁绍在当时就不断的侵袭幽州、冀州、并州,以及青州等州郡,火并了公孙瓒,收编了韩馥等诸侯。而曹操,也开始有意识的以兖州为中心向周围侵蚀,而且对于徐州一带,曹操先后攻了三次。
刘备在建安四年的时候,趁着讨伐袁术之际,转道夺了徐州,这让曹操很愤怒。况且,有了刘备这一“搅屎棍”的存在,曹操根本无法放心去和袁绍搏斗。而且,在这个时候,衣带诏一事东窗事发,这更让曹操寒了心。因此,为了将要打响的官渡之战,曹操再一次开始亲征徐州。这一战,刘备战败,逃到青州投了袁谭,而后入了袁绍那里。而关羽,则是在下邳外的小山坡中被曹军包围,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关羽和曹操依法三章后投了降。
刘备在袁绍那里,暂时不是诸侯,而是以一个“袁绍朋友”的身份依附在袁绍麾下,并为袁绍所驱。尽管这样,刘备和袁绍两人在建安五年的时候,还是一同抵抗曹操的。只不过,这一次是从合作形式转变为上下级形式。
其三,官渡中后期,袁军呈败势,刘备败于许都以南,萌离意
在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的檄文,派遣颜良包围白马,而袁绍亲自率军驻守黎阳。颜良身为河北四庭柱之一,被袁绍寄予厚望。但是,因为曹操用关羽之刀,杀了颜良个措不及防。随后,在延津一战上,四庭柱之一的文丑也斩杀了。
期间,刘备当时也被袁绍派遣到许都以南一带作战。但是,袁绍的作战意图被曹操所洞悉,所以,当刘备遇上了曹仁的军队时,刘备不敌而败逃。也就是这个时候,刘备开始萌生了离意。
刘备当时逃到青州,想暂时投靠袁绍时,就是看到袁绍势大,而且又有四世三公的名头,觉得袁绍和曹操对战中,袁绍能够以碾压的姿势战胜曹操。但是,令刘备没有想到的是,袁绍这为北方“霸主”是如此的无能,一步步的把袁军推向败得一方。
所以,在看到袁绍有了败势,而且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和曹操没有和谈的关系存在了。故而,为了自己“匡扶汉室”,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理想,刘备以连结荆州刘表,寻求外援为由,从战场上脱离出来,带兵下了汝南。
这个时候,官渡战场上已经是袁绍和曹操这两位发小在对决了。
其四,刘备的个人战,曹操的追击
在脱离了官渡这个战场之后,刘备快速率军下汝南,期间收服了黄巾余党龚都等人。有了黄巾兵源的加入,刘备的势力再一次发展了起来。
但这个时候,官渡之战已经差不多打了一年了,而有了荀攸,以及新投靠过来的许攸的建议,曹操开始率军偷袭乌巢,破了袁绍的粮仓。乌巢的失利,是袁绍失败,曹操崛起的转折点。
在曹操打败袁绍,以少胜多之后,曹操开始逐步的吞并和消化袁绍的势力。同时,为了扼杀刘备崛起的火苗,曹操在建安六年的时候,亲自率军去讨伐汝南一带的刘备。很显然,刘备再一次失败了。失败的刘备,只好南下去投靠荆州的汉室宗亲刘表,暂得新野一小城作为驻地。同时,刘备还要为刘表抵抗北方的曹军,保护荆州。
所以,这个时候的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战斗,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战,但牵扯到了刘表。
总而言之,在建安四年到建安五年的时候,刘备是和袁绍一起抵抗过曹操的,但是两人的合作形式不一样。但到了建安六年的时候,官渡之战已经打完了,曹操追击刘备,也只不过是为了扼杀刘备崛起的念头,以及看能否一鼓作气的南下荆州,做好下一次战争的前奏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逃嫌犯赵子龙死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逃嫌犯赵子龙死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